搜狐教育頻道主持人許曉書:各位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觀看看搜狐教育會客廳,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現在位于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大學堂。溫總理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牽手農村支教,是一個責任使命之旅,緣于共同的使命。中國民盟中央、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搜狐教育頻道共同攜手,用愛心和行動履行社會責任,對中國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進行高度關注與支持。“燭光行動”已經走過三年時間,涉及覆蓋的教師人群達到7萬人,我們請兩位嘉賓給我們做一下活動的效果分析。先有請民盟中央的李重庵副主席。
李重庵(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農村教育“燭光行動”,三十個省同時全面啟動是從07年7月份開始,部分省市開始試點是6月份開始,07年7月開始全國30個省,我們都有民盟在這三十個省啟動,三年左右時間,已經培訓了農村基層教師7萬多人,同時也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幫助建設了60多個學校,當然有些學校是我們全部接受,有些是一部分接受,捐贈20多萬冊圖書,還有計算機,桌椅板凳一些器材。但是最主要的收獲,我想第一是七萬多的農村一線教師,他們在和我們志愿者互動各種各樣形式的培訓活動中間,促進他們專業發展,提高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而且從提高更新教育理念這個基礎上開始的。所以得益的不只是七萬教師,而是更多的學生。
第二個方面,我們也同時關注農村教師作為人,他自己的全面的發展,心理健康成長,工作生活條件,這一方面我們也力所能及做一些工作。
第三,除了我們接觸的和我們工作的這些點以外,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間對涉及到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或者在擴大一點涉及到農村教育的一些重大的問題,一些突出的矛盾,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查研究,向黨委和政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有一些得到了采納,這個可以在更大的面上有更多的學校,更多的教師,更多的孩子,都能夠得到效應,這是三方面的效果。當然這個過程同時,我們盟員各級組織也得到了鍛煉和學習,這個不是客氣話,他們到了基層學校,一線干部教師確實學到很多東西,對我們很多教師的話,他們得到了不但是業務方面的提高,同時也得到一些心靈的升華。
許曉書:有請俞老師給我們做一些分享。
俞敏洪(民盟中央常委、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我是嘉賓主持領導下的參與者。(笑)
李重庵:合作者。
俞敏洪:從教育工作者來說,參與中國的教育事業,尤其我本人就是農村來的,參與農村的教育事業對我來說毫無疑問,必須是力所能及,義不容辭的一件事情,我本身是民盟成員,民盟所作的這些教育上的事情,尤其像“燭光行動”,能夠對中國的教育公平作出貢獻的毫無疑問我會積極的參與。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新東方從07年咱們“燭光行動”開始,新東方就參與了,三年來,新東方培養孩子應該是六七千人之間吧,大約是這樣的。像今年一下就是兩三千個老師,盡管這樣的短期培訓,不能說有多少真正的長遠的對老師們的職業發展,還有水平提高有多大的影響,但是至少能夠讓這些老師兩個方面得到提高。
一個方面他們的思考方法,統計數據表明老師最渴望的是思路的改變,新東方作為體制外的教育機構是很容易給體制內的老師帶來思考上的沖擊,跟體制內稍微有所不同。我們老師教的時候,有些老師說從教學內容你們不一定比我們熟悉,但是你們方式方法對我們來說挺有用的。
第二個,從教學本身的探討來說,像新東方的教學體系,現在對那些老師們,有板有眼的傳統式的教育體系,教育方式也是有很多的啟發和補充作用。尤其是農村老師,因為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低于語文和數學的教學水平還要低,新東方這一方面起到作用還是感到非常開心。
許曉書:今天論壇直播過程中一個網友提了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問“燭光行動”三年可能覆蓋了七萬多個老師,但是可能西部農村教師群體有三百萬,五百萬這樣的人群,怎樣讓我們“燭光行動”覆蓋到更多的人?是不是可以形成一種培訓體系,或者是培訓教材?
李重庵:其實這個網友提出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在設計“燭光行動”的起初就考慮過我們的角色能起什么作用?首先我們的力量有限,所以我們這個設計和我們實施要求起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什么意思呢?我們有我們的培訓基地,有幾個我們專門聯系對口幫扶的幾個學校,有的叫“燭光學校”,有的叫“試點學校”,但是我們希望這些學校,這些基地在當地形成一個高地,在當地能夠起到一個帶頭示范作用,我們幫助了一個學校,幫助了20個教師,然后這個學校它可能帶動十個學校,兩千個教師,這樣的話,他就能夠在當地起到一個示范帶動這樣的作用,這是第一。
第二個,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希望再擴大規模,我們現在志愿者隊伍已經在擴展,而且從盟員教師擴展到黨外教師和社會的一些力量,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人參與,特別是有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和我們一道都來關注農村的教師,來幫助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樣社會的力量,它的潛力是非常大的。我們現在全民都關注教育,對教育部門提了很多的意見,要求,批評,我想我們同時還能做一個工作,我們每個人有一點力出一點力,能幫一個教師就幫一個教師。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借助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包括現代的教育技術,包括現代信息化的一些手段,我們可以來擴大我們的志愿者,他能夠接觸到的教師的面,降低成本。比如說一個上海的教師,可以和青海一個農村的教師想辦法通過互聯網建立聯系,通過上海這個教師給他有更多的教育資源,然后他們可以溝通,對教育理念的理解等等,建立這樣一些常態化的,長期堅持的,可能通過這樣一些途徑,我們可以擴大一些影響。
但是歸根到底,我們這是叫做社會力量的關注和推動,我都避免用“參與”這個詞,為什么?因為這件工作主要的責任和根本的責任靠政府,因為這個資源主要是在政府,那么我們只能夠幫助起一些作用。這個作用一方面是對政府工作的拾遺補缺,另外一方面對政府更好的開展面上的工作,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參考,也多多少少有些幫助,能夠對政府的工作有些促進。
許曉書:您認為西部農村教師最缺乏的是什么?
俞敏洪:我覺得他們缺乏的還是資源,這個資源不是說錢,也不是說具體的東西,而是教學資源,教育信息,同時包括了面向學生時候的可以使用的教學手段,比如說多媒體,電腦,網絡等等,這些東西在農村地區非常缺乏的,導致了老師跟城市老師之間差距拉開,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農村孩子跟城里的孩子差距就是成倍,成幾十倍的。
李重庵:農村教師缺乏的是什么?其實除了剛才俞老師說的這些以外,農村教師還缺乏全社會對他的幫助和關注,當然我覺得也缺乏政府足夠的關心支持,政府已經關心支持幫助了,但是還不夠,但是這個時候我想他們是缺乏全社會的。雖然我們住得很遠,但是城里的公民也應該關注我們全國各地農村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需要得到幫助,不是被人遺忘的一些人群,同時這個教師工作崗位也需要社會的關注,今天張力老師特別講到我們新農村將來建設靠誰,是靠沒有辦法走出去的人,或者是淘汰,這是一種不好的說法,這個很需要一些有志向,有能力的一些好青年留下來建設新農村,要做到這一點,第一是要有好的教師。就是要在這個崗位上有成熟的好的教師,這是關系到我們國家一個長遠的大局發展,國家命運的一個問題,所以真是需要農村教師和農村教師一個崗位,不光是政府要關注,要支持,全社會都要關心,要支持。
許曉書:第26個教師節即將到來,社會群體又把目光聚焦到教師這個群體,部分公眾認為他們兢兢業業值得尊敬,另一部分公眾認為有一部分社會教師社會價值有一些迷茫,或者喪失,俞老師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俞敏洪:現在教師、醫生等等這種職業很多的,從總體來說,中國大部分教師依然堅守著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水準,并且他們依然做著培養我們后一代的工作,而大部分老師我認為他們是合格的。而且他們大部分老師其實依然堅守著搜羅相對少,但是付出相對多這樣的狀態,尤其提到這樣的農村的老師,當然有一些老師最后失去了師德的,失去了職業操守的老師存在,這個是任何一個領域都有的,不僅僅是老師領域。所以我覺得對中國的老師,應該更多的是去關懷和輔導、培訓,光抱怨是不管用的,另外隨著政府對于老師的投入越來越多,比如說老師的公務員化等等,老師的安全感和穩定性,都會不斷的增加,在這三方面增加情況之下,老師的職業逐漸變成人們比較向往的職業,而且老師為了使能夠留在這個職業中間,他們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自律行為,讓自己為人師表在中國未來,當然為人師表永遠是對老師提出最高的要求,而且我認為中國大部分老師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李重庵: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他也附帶了一些對人精神上的一些不好的影響。雖然比較滯后,但是終于也腐蝕到了教育界,所以現在教育機構,教師也出現了喪失,不敬業,不認認真真做學問,這種很令人擔憂,我同意俞老師剛才說的,首先教師作為知識分子要堅守,要堅守知識分子的底線,什么叫知識分子,不是說有知識的份子,有知識你只是一個學者,知識分子還要關注和參與公共事務,要關心社會的發展,這才叫知識分子。所以知識分子從中國傳統以來,它都是有道德底線的。有社會責任的,有文化自覺的,所以雖然難,還是要堅守道德底線,教師有教師的道德底線。但是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統一俞老師的說法,問題表現在教師身上,要追查一下根源,有一些原因是制度性,現在我們一些制度安排,包括教育內部的一些現在這種形成的一些機制,逼著一部分教師不得不這樣,如果只是少數的教師有問題,那可能是這些人個人的問題,如果是一個趨勢,而且是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那就要從體制、機制上找,可能一個根子還是要改革,教育要改革,不改革不光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教育還要出更大的問題。
許曉書:關于教育不公的現象,中國幅員遼闊,的確會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引起教育不公現象,還有一部分由于體制的問題,兩位老師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對未來的教育改革有怎樣的期望?
俞敏洪:我覺得中國的教育不公平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代政府和民間力量都希望解決的問題。就像我在會上說的一樣,教育不公平不僅僅代表受教育者最后教育知識的差距,實際上拉大整個地區差距和貧富懸殊差距,社會力量的往兩個極端發展,當社會力量往兩個極端發展的時候,就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到最后的結果誰都沒有好處。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政府,還有社會各個組織可以比較充分的發現社會不公平的問題,大家也在希望找到解決辦法,民盟希望參與到中間去希望提供某一種解決方案,盡管是杯水車薪,但是總體比沒有好。就像于主席說的那樣最大的解決問題的機構是政府,政府自己也出了很多的力氣。由于經濟差距,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我覺得中國教育的均衡化問題,可能還要有待時日,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解決掉。就像我們看北京,北京的城市和北京的農村的教育差距就已經非常大,何況是全國,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教育差距會非常非常的大。但是我覺得這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這個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所以應該全社會、政府大家一起來共同做出努力才行。
李重庵:教育公平這正是我們民盟“燭光教育行動”從設計一直到實施過程中間一個最核心的焦點,我們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就是盯住了教育公平,一方面教育公平它是社會公平的一種,現在城鄉教育不公平,它是社會城鄉差別一個集中反映,老百姓最有意見,最關心的就在這兒。同時教育的不公平他就會帶來以后城鄉的更大的不公平,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教育差別越來越大,將來他們的發展就會有更大的差距。所以我們民盟關注教育公平,推動“燭光行動”最終的政治上的目的就是要達到社會公平。
但是現在如果要解決城鄉的教育公平,最大的背景就是城鄉發展怎么協調,要解決這個公平的問題,這里面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要把這個問題的解決都寄托在城鎮化,是不是將來農村的農民都搬到城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現在很多地方搞均衡,叫做統籌,所謂統籌就是農村的孩子都到城鎮里面來上學,這恐怕是一個誤區。一定要有相當多的政府的關注,相當多的人才,相當多的力量,相當多的政府的財力,要關注新農村的建設,中國將來即使是少,但是還有很多的農村,只有這些農村才能容納我們千千萬萬的人,很多地方那個農民我們去看了以后,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體會,很多地方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把這些都不放在政府計劃盤子里面,將來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會長期存在下去。
許曉書:最后在第21屆教師節到來之際請兩位老師給我們全天下的人民教師一些祝福。
俞敏洪:祝老師們生活越來越好,真的,因為只有生活好了,我們的工作才會好,也希望所有的老師真的熱愛孩子,熱愛中國的教育,通過我們的努力把中國的教育做得更好。
李重庵:通過讓你到新東方當老師就會讓你生活得更好。我想對老師們說三句話,第一,做老師好,我做了一輩子老師,下一輩子我還想做老師。第二,做一個好老師,剛才說了雖然現在做一個好老師不容易,但是我們要守住底線,盡量做一個合格的好的孩子們喜歡的老師,對社會起好的作用的老師。第三好好做一個老師,雖然辛苦,雖然有各方面的壓力,雖然有各方面的干擾,我們還是要高高興興的享受我們做教師的快樂。
許曉書:謝謝!今天祝兩位老師節日快樂。(編輯: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