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很難有完美的個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團隊。如何在團隊中成長,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成為無數職場人關注和深思的問題。新東方執行總裁陳向東在職場打拼數十年,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管理理念和職場經驗寓于本書中,真誠、輕松地將領導和下屬之間的相處之道娓娓道來。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如何跟隨好領導干出一番好業績,如何將團隊成員關系處理得游刃有余,不論你是渴望打拼出一番業績的“杜拉拉”,還是已經歷經風雨的領導者,在《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中都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不二法門。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騰訊直播間。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為大家邀請到了我們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陳向東先生,歡迎您。
陳向東:騰訊的各位網友,大家好!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陳向東
主持人:今天我們陳向東先生也是作為我們新書的作者來參加我們的訪談節目。我們先看一下陳老師的這本新書,我讀過了之后真的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不但教會了我們怎么樣去打造良好的團隊,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這個團隊里優秀的一員。
其實我覺得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非常詫異,因為很多成功人士都在寫自己的成功的經歷,但我非常想了解一下,您為什么會選擇寫怎么樣打造一個團隊的這樣一本書呢?
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支優秀的團隊 陳向東:我先談一談成功的定義吧。巴菲特在他快80歲的時候回到他的母校,人家就問巴菲特,你已經成為世界首富了,你認為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幸福。他說成功就是當你要離開的時候,愛你的人能夠更加疼愛你。其實我在想,我們作為一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存在,肯定是依賴于別人而存在,幫助于別人而存在,被別人幫助而存在。當我們去幫助別人,被別人幫助,讓別人愛,讓別人疼愛的時候,我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要想真正的生活著的話,可能是離不開很多人的,很多人我們不妨把它叫做團隊。
中國有句古話叫““家和萬事興”,家就是一個團隊,我們每個人從家庭走出來,開始走向社會,展示家庭的風采,為你所在的社區作貢獻,當你走向了社會,走到了工作單位之后,你會發現你個人的成就很大意義上都取決于你背后所依賴的團隊有多大。
新東方已經走過的17年的歷程,俞敏洪當時在創業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第一批招生的學生就20、30個。但是到了今年,新東方有兩萬多名員工,每年培訓200萬學員,大家都會說很多新東方的故事,但是新東方的故事的背后,除了我們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老師之外,俞敏洪老師也多次說,背后有這樣一個偉大的團隊。我在新東方工作了近12年,在新東方的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和我們的團隊在一起。因為團隊的成長最后自己也成長,因為團隊的優秀,而自己變得不斷的能夠自己感到自己的進步。因為整個團隊做出了一些工作,而讓新東方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喜歡。
當然也可能有很多人對我們進行質疑和挑剔,不管是喜歡還是關注還是質疑和挑剔其實都是對新東方的呵護,說明他愛你,當他愛你的時候就會關注你,當他抱怨你的時候就關注你,當他在乎你的時候才會真正的與你對話,甚至一些難聽的話。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說“很難有完美的個人,但是很可能有完美的團隊”。所以我根據我自己這么多年自己的一些實踐和親身經驗,我想了想,我自己寫了第一本書到最后,最后出來的名字就是《做最好的團隊》。

陳向東最新力作:《做最好的團隊》
主持人:應該說是還是在集體當中尋求的上升的一個空間。我想問一下,您覺得新東方這個團隊成功嗎?
成功的團隊非常講究領導魅力 陳向東:毫無疑問,到目前為止,新東方的團隊我覺得是極其成功的,我們再往后走,能不能繼續成功,也取決于我們這個團隊自我的學習能力,批判能力,相互聆聽的能力,相互包容的能力。在這里我是特別有信心的,因為俞敏洪他一個典型的團隊的領導人的這種身份來講,他具備了很多團隊領導人身上所具備的比有的特征。
我在《做最好的團隊》里邊講到,要想做一個最好的團隊,其實首先第一條要做到的就是領導自己應該是不錯的,領導自己是很棒的。我想起了撒切爾夫人所講的一句話,她說做一名領導就如同做一名優雅女人。如果你必須主動告訴別人你是一個女人的時候,實際上你就不再是一個女人。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一個女的,你必須通過告訴別人說你是一個女的,讓別人意識到你是女的話,那你已經不是一個女人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說你是一個領導,你面對你的團隊,然后你說“各位,我是領導,聽我的”,其實這個時候你已經不是領導了,而做一個很好的領導的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他不是靠他的職位去領導,是靠他的影響力、魅力、遠見、心胸、氣魄去領導。要做到領導自己是不錯的,所以我們審視新東方的靈魂人物掌門人的時候,發現俞敏洪他自己本身是非常不錯的,俞敏洪也是一個農村的孩子,經過自己的不斷的打拼,能夠把新東方帶到美國去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教育上市的世界公司,這背后他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有很多的學習,也有很多的成長。
事后我也有這個想法,也有這個體會,我和很多的網友或者是很多的朋友可能不太一樣,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是14歲的時候被迫上了師范,之所以被迫上師范,因為家里很窮,我父親是老三屆畢業生,我的姐姐被駐年高中提前保送錄走了,剩到我的時候,只有上師范了,這樣可以免交學費,否則誰也上不了學。所以我17歲就參加工作,17歲參加工作之后遇到了一個特別好的人,就是我工作的單位的那個校長,那個校長每天早上起得最早,每天晚上睡得最晚,每天中午總是催促老師休息,但是自己從來不休息,每次上課的時候特別有激情,作為校長堅持上課,并且上兩個班的課,每次上完課就是嗓音沙啞。
毫無疑問,像這樣一個校長,他這樣來做的時候,這個學校肯定是做得很好的。我想起了愛因斯坦他講的一句話:以身作則,不是領導團隊的最好方法,而是惟一方法。他自己以身作則,他自己做得不錯,他自己很棒,最后就會帶動老師,帶動這個團隊,帶動所有的學生往前走。所以我去畢業之后,我工作的第一家單位那個學校就迅速成為了我們那個縣城最好的學校。
我17歲參加工作,接觸到這樣一個領導,你會向他身上學習,你會琢磨,你會對自己進行反思,最后會形成你自己的風格。所以我在
很多的演講場合里說,我說我特別感謝參加工作遇到的第一個校長。我們經常會說,一個學生畢業之后要去找一份工作,有時候找一份工作的待遇有時候可能并不重要,而你找到這份工作的機構的領導人怎么樣,有的時候可能更加重要。所以我們在回到新東方來說,領導人是不錯的,領導人不錯,肯定就沒有問題。這是第一個。
新東方團隊中的“海歸派”與“土鱉派” 對于整個團隊的打造而言,第二個要件是你的下屬不錯,或者說你的跟隨者不錯,或者說你的團隊成員不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東方我也是特別驕傲的,新東方目前我們有全國有兩萬多名教職員工,我覺得這是新東方最寶貴最寶貴的財富。而在我們的核心管理層里邊,像我們的周成剛老師作為集團的董事,他以前是BBC的記者,特別優雅,特別包容,特別大氣,給了我們很多的參照。我自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穿衣服,有的時候包括談吐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的到位,他就會給我很多的幫助和指點。像我們的首席財務管路易斯,他是斯坦福這些學校都上過,他形成的國際化視野,與國際投資者的溝通和談判,他對很多東西的不同理解,對不同行業的判斷,對很多數字的分析需要學習和琢磨思考的。我們集團的高級副總裁沙云龍老師,他是1976年生,是我們新東方最年輕的一位高級副總裁,他有習慣,想我自己比較年輕,我怎么樣能夠加速我的成長呢?方法就是學習,讓自己加速成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他和別的領導機構談話的時候總愛帶一個小本子,就在本子上記,有時候可能領導人講過的話都忘掉了,但是他還能記得。這種態度和精神就會加速他的成長。當他加速成長的時候也會催發團隊的每個人都去學習,都去思考。
我們總裁辦公會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成員是汪海濤老師,他是我們集團的副總裁,同時也兼任我們上海新東方學校的校長。他以前是北大的老師,同時也是北大英文教研室的主任,后來因為喜歡新東方割舍不下,就全身全力加入了新東方。他特別的學術,對整個英語行業的研究,那就是達到了整個行業的頂尖水平。所以每次聽他講報告的時候,發現他的條理、邏輯非常的清晰。這個也會給你很多的幫助和思考。
我們總裁辦公會還有一位成員是李國富,他以前在德國呆了10多年,后來來到新東方,也喜歡新東方,他也是我們俞敏洪老師的中學同學。他在對西方的理解上有他不同的體驗。
你會發現我們新東方里我們的核心團隊里有“海歸派”,也有本地派,或者是“土鱉派”,有學貫中西的,也有不停走出去接受不同教育的,有的是年齡上相對比較成熟的,有的是年輕的,銳意學習和銳意進取和趕超的,這樣就形成非常有趣的團隊。
當一個團隊的成員都不錯或者說在團隊里邊每個人都不錯的時候,其實某種意義上將會幫助第一領導人會加速成長。我們幫助俞敏洪老師他的加速成長,你很難想象。俞敏洪老師是北大畢業,是學英文的,數學比較差,但是現在能看懂財務報表,能弄懂上市的語言,搞懂金融邏輯。
我們經常說新東方的”三駕馬車“,一個是徐小平,一位是王強,這兩位也是中國的廣大學生非常喜歡的兩位老師和人物。當年俞敏洪老師留在北大教書,徐小平到了加拿大,王強去了美國,俞敏洪老師就把他的兩位同學和老師請回來,請回來之后,當然會有沖突、爭論、挑戰、質疑,最后每一次沖突,每一次質疑,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蛻變,都是一次升華,都是一次鳳凰涅槃,最終帶動了整個團隊的進步,也帶動了整個團隊的領導人進步。一方面是領導不錯,他能夠帶團隊,另一方面是跟隨者不錯,他能夠讓領導進步,這兩個互動的作用最后是規矩不錯,作為上市公司是有規矩的,今天我們的規矩可能會更加多。但是我說的規矩可能不是這個層面上。我說的規矩不是放在墻上的規矩,而是大家相互之間的一種意識,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個表情,一個動作。
規矩永遠是團隊中不可忽視的制衡法則 主持人:我們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合作之間的一個默契。
陳向東:也算是默契。我舉個例子,規矩不錯,比方說在職場當中,很多人經常會做一件事,就是剛開始團隊比較小的時候和初創的這些團隊成員關系都特別的密切,等到團隊突然變大了,團隊從幾個人變成20個人,30個人的時候,你怎么和最初的那些創業伙伴的關系的相處,這中間是有規矩的。如果你和前邊的那些創業伙伴過于密切,每天吃飯和他們在一起,每一次開會和他們在一起,每一次聊天和他們在一起,每一次娛樂和他們在一起,你就疏遠了后面的人。后面的人自然就會對你進行排斥。就是規矩本身出了問題,這個規矩任何書上沒有寫的,你怎么樣尋找這樣一個感覺。
就像我們的家庭當中,有的家庭當中,咱們現在是獨生子女,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那很好辦,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結果有的家庭里邊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可能就會發生變化,把更多的愛和精力給了第二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就逆反,要自殺或者是要對老二進行傷害。這中間里頭我發現我們的父母他中間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愛是全部給一個人,老大覺得你把愛全部給老二了,老二把愛給剝奪了,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沖突和爭議。
公司里邊老人和新人的關系,怎么樣讓融合新人的過程當中又能讓老人感覺到沒有受到冷落。這里邊是有規矩的,這個規矩也是在大量的管理和大量的實踐總結過來的。
新東方我們的領導是不錯的,我們的團隊是不錯的,我們新東方這么多年,17年,應該是有一些很好的規矩,這三個疊加融合的話,我覺得新東方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好團隊的組建是成功的一半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了規矩不錯,也是我們九大黃金法則里面的一項。我們新東方是不是完全的按照這九大法則去打造這樣一個團隊呢?
陳向東:對。說到《做最好的團隊》中間,我自己總結是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這黃金法則,這本書最初不是一本書,是一本講稿,是講給新東方的中層管理干部、培訓班,我們每次講,講了兩年之后,我們的很多的管理者就說,能不能把它整理出來,整理成一本書。所以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毫無疑問是新東方的一種實踐,也是我在新東方這么多年具體的體會。
我是2002年去擔當武漢新東方學校的校長,創辦武漢新東方學校,武漢新東方學校曾經創造了新東方的一個神話,就是在第一個完整的年度,也就是2003年非典那一年,我們第一個完整的年度創造了4000多萬的收入,1500萬的利潤,被很多人稱做是“武漢速度”。如果“武漢速度”能夠得到大家認可,我想很大的一個理由是因為“武漢速度”背后的一個團隊打造,我們去的時候是我一個人去的,一年多之后就變成了300個人。從1到300怎么樣迅速地打造這個團隊。
我到2003年9月份回到了集團,做集團的人力資源總監、副總裁。2005年12月份我做新學校,新區域的開拓和管理。到2006年的時候,負責華東華南區的工作,到2007年1月份的時候開始負責新東方所有的學校的管理,來帶校長,和校長溝通,和校長一塊兒去成長和交流。在這么多年的過程當中,看著我們校長的成長,看著學校的發展,我自己也在思考和總結。
比方說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一個好的領導就是一家好的機構,就像我們騰訊能夠做得這么棒,外邊很多人說是因為馬化騰的什么優點。百度這么棒,背后是李彥宏怎么怎么樣;新東方這么棒,是因為俞敏洪這么棒。其實新東方里面我們體會更加深刻,我們發現一個地方的校長如果好了,這個學校就做得風生水起。如果一個機構的負責人不合適,新東方的品牌再強大都是不可能做出來的。
領導人如果不錯,團隊的成員不錯,第三,如果規矩不錯的話,我想團隊的組建就已經是成功了。團隊的組建成功了,使得我又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團隊的組建沒有問題,最后你的發展上,某種意義上一半已經成功了。所以說我在這本書當中用了一半的篇幅寫黃金法則中間的前面三個法則。
如果說團隊組建成功,這時候我們開始團隊的發展的時候,怎么樣讓團隊發展呢?我又總結了三個法則。
第一個法則是我們要定一個相對比較高的目標,我們都知道有人會說,“馬云是忽悠大師”,當說“馬云忽悠”的時候,實際上馬云在給團隊樹立一個好的目標。我見過很多的企業家,他們對未來進行展示,對未來進行審視,對未來進行判斷的時候立意非常高,立意非常高實際上是在給團隊定一個高的目標。當我們定一個高的目標的時候,產生的結果可能達不到,但是我們會接近高的目標。在團隊當中定一個高的目標特別重要。
我想起了我和我們的一位校長的對話,每年到了3月份的時候都是新東方來定預算,有一次一個校長給我寫了一封郵件,我看了郵件之后特感動。他說,陳老師你給我定的預算太低了,我要用這樣的預算去帶團隊的話,我覺得就沒法兒帶了,大家覺得沒有斗志,沒有大的目標。兩個對立物相摩擦才會產生火花,結果你的目標定得很低,我很容易就完成了。他主動要求增加一千萬以上的預算。新東方它的成長的故事的背后就是因為有很多校長,很多機構的負責人他們在定高的目標方面上,我覺得是做得非常非常優越和超越的。
我在這里想給我們廣大的網友講,如果你要帶一個團隊的時候,要記住,要給你的團隊定目標,并且相對來說對一個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而不要定低的目標。因為高目標帶來高增長,高增長帶來高發展,高發展才能凝聚人心。
我經常說,發展是留住人才得最好的方法,發展也是激勵人才的最好的發展,一個企業不斷發展了,才能不斷的留人。世界500強企業因為它能夠發展,最終能夠留住人才。這是在團隊發展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法則。
在團隊發展當中第二個重要的法則是領導者要經常做出正直的決策,什么概念呢?我們都知道,領導人如果你決策犯錯誤了,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你在同一個地方犯同樣的錯誤,如果這樣的錯誤犯多了,大家都會對你喪失信心,大家會對你失去信任,最終你可能會被拋棄在孤山荒野。我們的領導者在做決策的時候,你如果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在這個背后,你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聆聽能力,整合能力,思維能力,用人的能力等等,所有的東西混雜一塊兒對你形成劇烈的挑戰。
我很多時候對很多人講,你怎么樣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呢?我們都知道領導就是要帶大家去那些大家不想去但是應該去的地方,領導就是帶大家想去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的地方。領導就是帶大家去那些他們想去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快速去的地方。你在做這三件事的時候,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做戰略。而在做戰略的時候,我們要弄清楚戰略的定義是什么?什么叫戰略?戰略就是你決定不做什么就是一個團隊的戰略。當你決定不做什么的時候,領導有時候要善于做出不受人喜歡的決定,并且這個決定還是正確的,我們該怎么樣做出這樣的決定呢?這中間就要在職場當中歷練,去磨煉。